上港集团一家养活了海港申花和上海男篮三家职业俱乐部
2023赛季中超联赛已经落下帷幕,上海海港夺冠,上海申花排名第五。 记者陈华从财务角度撰文称,上港集团支持海钢、申花、上海男篮三支职业俱乐部。
2023年,上海将成为唯一拥有两支中超球队的德比城市。 往日的广州、北京、天津德比如今已经退潮。 最终,上海海港夺得联赛冠军,上海申花获得联赛第五名。 理论上来说,中国足协杯夺冠是有可能的。 对于这座城市的职业足球来说,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。
除了比赛之外,我觉得中国的职业足球完全是一笔经济账。
中国所谓职业足球首先体现的是城市的经济实力。 上海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绝对是名列前茅的,具体体现在足球俱乐部层面。 政府仍有信心支持两家具乐部。 因此,无论是海港还是申花,上海都成为中超唯一的德比城市。 首先是经济实力,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。 他们愿意在政府的协调沟通下支持上海足球的发展。
我个人的观点,某种程度上来说,上港支持海钢、申花、上海男篮这三个职业俱乐部。 在九石集团入主神华之前,国资委划拨了上海上港集团5%的股份,以保证充沛的现金流——在如今的上海,这样的现金流“血牛”并不多。 财报显示,上港集团2022年利润为172亿,这也意味着久事集团持有上港集团5%股权的分红接近8亿。 久事集团目前运营着上海申花和上海男篮两大职业俱乐部。 职业体育是烧钱的商品。 按照8亿元的分红来看,对于久事来说中超俱乐部排名,养活足球和篮球两个职业俱乐部是绰绰有余的。
相比之下,大连的情况与上海有很大不同。 大连队已经降级。 据说负债2亿,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承担。 我觉得毕竟职业足球烧钱很多,大连可能没有这么大的公司。 毕竟王健林和万达对于足球的投入已经是极其仁慈了。
大连队现在的处境其实和绿地申花时代很相似。 因为金元足球烧钱的程度超过了投资人职业的盈利能力,甚至一些外援的大合同出现了奇怪的资金流向,导致整个俱乐部背负了巨额债务。 这样的负债也直接决定了俱乐部的发展走向——毕竟申花九年的经营理念和资金实力留下了很多遗留问题。 相关各方从未因形象或面子问题公开表态。
但我知道的是,绿地神华时代留给久石集团的债务在六百到八亿之间。 据俱乐部负责人今年夏天在根宝基地与徐总监聊天时透露:“我们第一笔投资的5亿已经用完,正在向集团申请第二笔5亿。即便如此,俱乐部还有七八起国际诉讼暂时只能推迟中超俱乐部排名,但十几起肯定会输,因为很多俱乐部拖欠工资,国际职业足球运动员联合会(以下简称国际职业足球联合会)明确提醒球员不要来中超,我们的国际形象太差了。”
中国所谓的职业俱乐部,也是比的是投资者的资金实力和输血能力。 俱乐部本身几乎没有盈利能力。 如今,海钢和神华都隶属于国资委,都需要母公司的强力输血。 ——因为我们的媒体版权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过去五年的80亿纯粹是骗人的,而且我们的比赛日收入也不高(北京国安可能是唯一的例外),所以中国职业俱乐部需要从他们的队伍中输血。母公司,足球无非是企业花钱买来的一个活生生的广告牌。 这时候就看谁比赞助商的父亲更有钱,谁的投资更稳定。
不管怎样,久事的存在至少能让申花足球在不中断现金流的情况下生存下去。 至于投资多少,就看久极的资金实力了。 毕竟,久事本身就是一家国有民生企业。 无论是投资、交通还是体育,主要是帮助政府花钱解决民生问题。 自身盈利能力有限——久事接手了申花、上海男篮、上海上港。 集团的足球活动归根结底是一项赔钱的生意。 他们遵循有关部门的意愿,履行社会责任。
根据上海久事(集团)有限公司披露的2022年年报,本期净利润为-1579,658.53万元。 也就是说,久事本身并不是一家专注于赚钱的公司,而更多的是一个“托管人”的角色。 它的责任就是花钱改善上海的民生。 公司自身盈利能力有限。 这基本上就是国资委向上港集团划拨5%的重要原因——毕竟只有获得真正的现金分红现金流,才有可能经营一家真正“昂贵”的职业体育俱乐部。
中超联赛昨天结束。 我看到吴金贵在发布会上抱怨,极少数申花球迷也有抱怨。 在我看来,这些都是竞技体育的“果”,根本原因是从财务角度来看的“因”。 由于接手后“债台高筑”,久事不会有钱大举投资。 这一点从申花今年的引援就可以看出; 包括未来,我认为久事不会有大动作,因为现在中超联赛有限的投资订单一年最多可达6亿——问题是,如果把申花外援拖欠的工资算进去的话这6亿,将会影响俱乐部的正常运转和发展。
据称,原来的并购模式是为绿地保留30%的股份,为久事保留70%的股份。 这样一来,如果社会资本介入,绿地集团就可以通过解围大赚一笔。 也算是这九年的真金白银补贴了。 白银投资。 但这种模式很可能会导致甩锅,最终会是久事拥有足球俱乐部100%股权的模式。 这也意味着原俱乐部的利益,比如申花品牌包括今年的30周年,都可以由久事合理合法地继承; 不过,俱乐部原有的债务、问题等也需要一起承担。
总之,面对近9年来几乎形成惯性的足球理念,即使换了投资人,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彻底的改变。 原有的惰性还会延续,新旧融合也需要一个过程。 2002年,上海广电接手洗衣机时代的神华。 徐根宝下课,吴金贵接任,勉强保级,仅排名第12位。 2007年,朱骏从上广电时代接手申花。 申花组合阵容强大中超俱乐部排名,但根本不在争冠球队之列,只排在第12位。 四个; 2014年,绿地接手朱骏的申花,排名联赛第九; 2023年,久事接手申花的第一年,第五名理论上是申花股权变更的最好成绩(申花联只有合并后才能夺冠才算成功)。
那么,为什么一些申花球迷仍然不满意呢? 这要从上海德比独特的氛围以及弗格森所说的“吵闹邻居”效应说起。 毕竟,今年0-5的上海外滩德比,包括吴金贵在赛后向武磊打招呼,对于那些讨厌德比概念的人来说,实在太刺激了。 这个心结不但没有解开,反而随着上海港的“吵闹邻居”第二次夺得联赛冠军而进一步加剧——我稍后会详细介绍这件事。
标签: 中超俱乐部排名